一、核心开发技术
1.前端技术
WXML:类似 HTML 的标签语言,用于描述页面结构。
WXSS:基于 CSS 的样式语言,支持响应式单位(如 rpx)。
JavaScript:小程序逻辑层语言,支持 ES6+ 语法。
2.小程序框架
原生框架:微信提供的 Page、Component、App 等生命周期和 API。
增强框架:如 WePY(类 Vue 语法)或 mpvue(基于 Vue.js),但官方推 荐使用原生或更新的跨端方案。
跨端框架:如 Taro(React/Vue 语法)、Uni-app(Vue 语法),可编译到 多端(微信/支付宝/字节小程序等)。
3.小程序 API
·微信小程序基础API:网络请求(wx.request)、本地存储(wx.setStorage)、文件操作等。
·设备交互:摄像头、地理位置、蓝牙、陀螺仪等硬件 API。
·开放接口:微信登录、支付、分享、订阅消息等。
二、后端技术(一般小程序是需要请求后端的,那么可能会用到以下技术)
1.后端语言(根据项目需求选择):
Node.js:适合快速开发,常用框架如 Express、Koa、Nest.js。
Java:Spring Boot、MyBatis 等企业级方案。
Python:Django、Flask、FastAPI。
PHP:Laravel、ThinkPHP。
3. 数据库
关系型数据库:MySQL、PostgreSQL。
非关系数据库NoSQL:MongoDB、Redis(缓存)。
· 云数据库:微信云开发中的云数据库(基于 MongoDB)。
5.接口规范:
·遵循RESTful API
三、云开发(免服务器方案)
微信提供 微信云开发(Tencent Cloud Base),无需自建后端:
·云函数:Node.js 编写的无服务器函数。
·云数据库:JSON 文档型数据库。
·云存储:文件上传和管理。
·云调用:免鉴权调用微信 API(如支付、订阅消息)。
四、工具链
1.开发工具:
微信开发者工具:官方 IDE,支持调试、模拟器和真机预览。
代码编辑器:VSCode(推荐)、WebStorm,配合插件(如 WXML、WXSS 语法 高亮)。
3.构建与工程化:
包管理:npm 或 yarn。
构建工具:Webpack、Gulp(通过 Taro/Uni-app 等框架集成)。
版本控制:Git + GitHub/GitLab。
五、测试与发布
1.测试应用
单元测试:Jest、Mocha。
真机调试:微信开发者工具的远程调试功能。
自动化测试:小程序自动化 SDK。
2.发布流程:
上传代码至微信平台。
提交审核(需符合微信规范)。
发布线上版本,支持灰度发布和版本回滚。
总结
·基础技术栈:WXML + WXSS + JavaScript + 小程序 API。
·可选扩展:跨端框架(Taro/Uni-app)、云开发、UI 组件库。
·后端选择:自建服务器(Node.js/Java 等)或直接使用云开发。
自学能力强的,以上就是需要的技术栈
关键词:微信小程序,小程序框架,小程序API,Node.js,ThinkPHP